论坛上为F-35的数量吵翻天?掰指头算歼-20有几架,担心数量吃亏?这种思维,是不是还停留在“小米加步枪”的时代?朋友们,未来的空战,根本不是看谁的五代机多!
美国佬那上千架F-35,只是现在手里的牌,真正能改变规则、决定胜负的,是下一代——我们的六代机!别光盯着F-35犯嘀咕,那不过是旧时代的残影,未来,靠的将是全新的游戏规则,而我们,似乎已经提前拿到了开启新时代的钥匙!
光盯着F-35和歼-20比数量,有点钻牛角尖了。打仗这事儿,跟玩游戏更新版本一样,一代版本有一套打法,一代神机有一套玩法。你看当年我们小米加步枪,靠的不就是另一套完全不同的打法吗?
现代空战发展到今天,飞机本身单挑的能力固然重要,但决定胜负的关键,早就不光是这个了。未来怎么打,靠什么赢,这才是更该琢磨的。歼-20再厉害,它是不是我们未来空战唯一的“杀手锏”,我看还真不一定。
得往后看,看下一代,也就是传说中的六代机。为啥这么说呢?这得从空战的演变讲起。你看飞机刚出来那会儿,空战就像是骑士决斗,谁飞机性能好、飞行员技术高,谁就能赢。四代机早期,像F-15、苏-27这些,大家也主要拼机动性、拼能量,骨子里还是有点“单挑”的意思。
可到了四代机的中后期,飞机上装的电子设备爆炸式增长,各种传感器、数据链开始普及。特别是预警机这种空中指挥枢纽一上场,空战的逻辑一下就变了。这不是靠一两架飞机玩“街霸”了,而是成了复杂的“即时战略”。
有负责侦察和指挥的“大脑”,有负责远距离精确打击的“炮兵”,有负责近身格斗的“步兵”,大家通过数据链拧成一股绳,分工协作。你想想,对方的“眼睛”在天上高高看着你,你还没接近呢,就被远程导弹招呼了,或者信息完全被压制,根本搞不清状况,这仗怎么打?
这就好比两边打群架,一边是有组织的正规军,一边是各自为战的散兵游勇,你说谁能赢?
所以说,现代空战玩的是“体系”。而六代机,依我看,就是要把这个“体系”的概念玩到极致,甚至让单架飞机在体系中发挥更核心的作用。它绝对不是简单地比五代机飞得更快、隐身更好。
六代机最关键的一点,是它对预警机的依赖会大幅降低。这玩意儿自己就具备一部分,甚至是相当强的“开天眼”能力。为什么?你看,预警机是个好东西,但在战场上,它目标大、飞得慢,是高价值目标,大家手里能打两百公里远的导弹,不少都是奔着它去的。
万一战时,对方的预警机被压制、被干扰,或者干脆被击落了,前线的战斗机总不能变“瞎子”吧?六代机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。你看我们成飞搞的那个六代机传闻,体型比歼-20要大不少,奔着五六十吨去,这么大的块头,绝不光是为了多装几颗弹、多带点油。
它肯定塞进了远超现有五代机性能的感知设备和处理单元,能在相当远的距离上自己探测目标、分析战场态势,甚至能在一个小编队里担任临时的信息中枢和指挥节点。
虽然不一定完全取代专业的预警机,但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下,或者预警机难以支援的区域,它就是队伍里的“领头羊”,自己能看清方向,知道敌人在哪儿,这保命又杀敌的能力可就太强了。
除了自己变聪明变能看,六代机还有个更厉害的招数,那就是玩“忠诚僚机”。这词听着玄乎,说白了就是一架有人驾驶的六代机,能带着一大群无人机小弟去打群架。现在无人机技术多成熟,成本也比有人机低多了。
六代机凭借强大的数据处理和指挥控制能力,就像个司令官一样,指挥几十甚至上百架不同类型、不同功能的无人机。这些无人机小弟可以干好多事:替你打头阵侦察敌情、冲上去吸引火力当诱饵、实施电子干扰压制对方的雷达通讯、甚至挂上弹药直接冲向目标当“飞行炸弹”。
你算算这笔账,一架六代机本体,加上一支廉价且数量庞大的无人机蜂群,这个整体的作战效能和覆盖范围,跟只靠几架飞机自己打,完全是天上地下。这就像一个绝顶高手,身边还带着一支能隐身、能放毒、能自爆的特战小队,对手再多,也架不住这种组合拳,瞬间就被打懵了。
还有一个关键潜力,就是前面说的,六代机能自己装很多高级设备当“眼睛”。那这些设备是不是可以模块化更换?比如,把这些侦察预警设备换成顶级的电子战模块呢?那它不就瞬间变成一架隐身性能绝佳的专业电子战飞机了!
你想想,我们现在的歼-16能改成歼-16D电子战飞机,但歼-20这种气动布局和体型,可能改这种专业的电子战型号就没那么容易。
但六代机如果从设计阶段就考虑了高度模块化,那平台的多功能性和适应性就太强了。根据任务需求,快速换装不同模块,侦察指挥、电子压制、深度打击,一个平台干多种活儿。这种能力,太可怕了。
所以你看,六代机厉害就厉害在,它彻底改变了未来的空战模式。它不仅在基础性能上超越五代机,更重要的是它构建和融入体系的能力,以及一人带一群的作战模式。在它面前,五代机再多,也可能是降维打击下的“数量无用论”。
更让我们有底气的是,在这场决定未来空战格局的六代机研发竞赛里,我们的步子似乎走得挺快,甚至不输于人。
你看国内传出来的消息,成飞的六代机原型机,很可能就在2024年底或2025年初就要首飞了。首飞之后,就是密集的科研试飞、技术迭代,如果顺利,离小批量生产装备部队也就不远了。
保守估计,到2030年前后,我们的六代机说不定就能形成初步的作战能力了。反观美国那边,他们自己的六代机(NGAD项目)感觉就有点磕磕绊绊。
之前特朗普不是吹嘘说他们的六代机已经秘密飞了好几年了吗?结果被他们的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(DARPA)出来“辟谣”,说那只是个验证某些技术的试验机,离真正的原型机还差得远呢。
按部就班的项目研发流程,他们现在好像还在方案选择、招标的阶段。要造出原型机、试飞,再到部队服役,这过程可不短。就算一路绿灯,2030年前能不能顺利飞起来,都要打个问号。
而且,美国现在军费压力也挺大的。家里的“民兵3”洲际导弹系统要砸重金升级,这可是优先级最高的看家本钱,会不会挤占六代机的研发经费,也很难说。万一为了控制成本,又像F-35那样,搞出个性能有所妥协的“丐版”六代机,那可真就是“起了个大早,赶个晚集”了。
所以啊,别光盯着人家F-35那庞大的数量。那只是手里先摸到的几张牌。真正的牌局,是看谁能在下一轮抓到更高等级、能改变规则的新牌。我们手里捏着这张六代机的底牌,而且看着离打出去不远了。未来的天空属于谁,关键就在这了。